【信息时间:2025-10-24 阅读次数: 】
金秋送爽,丹桂飘香,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,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,传递着深深的敬老情谊。重阳节,又称重九节、登高节,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。这一天,民间有登高祈福、秋游赏菊、佩插茱萸、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丰富习俗。“九”在《易经》中为阳数,“九九”两阳数相重,故曰“重阳”。九九归一,一元肇始,古人认为重阳是吉祥的日子,有长久长寿的寓意。
重阳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,当时已有在秋季农作物丰收时祭天帝、祭祖的活动。到了汉代,重阳节求寿的习俗逐渐形成,人们佩戴茱萸、食用蓬饵、饮用菊花酒,祈求健康长寿。关于重阳节,有一个广为流传的传说:东汉时期,桓景为解救乡亲免受瘟疫侵害,听从师父费长房的建议,在九月九日带领乡亲登高、佩戴茱萸、饮菊花酒,最终战胜瘟魔。这一传说使得重阳登高避祸的习俗世代相传。
唐代是重阳节发展的重要时期,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。历代文人墨客也留下了许多以重阳为主题的诗篇,如王维的“独在异乡为异客,每逢佳节倍思亲”已成为千古绝唱。
登高“辞青”。是重阳节最具特色的活动。金秋九月,天高气爽,登高远眺既能欣赏秋日美景,也有健身祛病的寓意。这一习俗源于古人对山岳的崇拜,也与“重阳”一词相呼应,寓意步步高升。
赏菊饮酒。亦是重阳节的重要习俗。农历九月又称“菊月”,正是秋菊盛开的季节。菊花象征高洁长寿,重阳佳节饮菊花酒,自古被视为祛灾祈福的“吉祥酒”。
佩戴茱萸。在古代重阳节十分流行,因此重阳节也被称为“茱萸节”。茱萸具有药用价值,民间认为佩戴茱萸可以辟邪求吉。
品尝重阳糕。是重阳节不可或缺的食俗。因“糕”与“高”谐音,重阳节吃糕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。不同地区的重阳糕各具特色,有“花糕”、“菊糕”、“五色糕”等不同品种。
1989年,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“老人节”,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。2012年,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。在现代社会,重阳节已成为弘扬尊老、敬老、爱老、助老传统美德的重要节日。各地通常会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,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。“人生易老天难老,岁岁重阳,今又重阳。”重阳节提醒我们珍惜时光,关爱老人。在数字化时代,我们更应帮助老年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,让他们更好地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。
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如同秋日菊花,历久弥新。“九九重阳,祝愿天下老人健康幸福、如意安康!” 在这个充满温情的节日里,别忘了向父母长辈道一声问候,分享生活中的点滴美好。